中欧国际fmba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中欧国际fmba > 新闻动态 > 埃及拒歼35,土耳其乘虚而入国产五代机斩获埃及订单_可汗_技术_战斗机

埃及拒歼35,土耳其乘虚而入国产五代机斩获埃及订单_可汗_技术_战斗机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9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中东天空的权力重构:埃及“拒购”歼-35背后的战略博弈

中东军购市场风云变幻,埃及近日“拒绝”采购中国歼-35战斗机,旋即土耳其宣布其国产“可汗”五代机获得埃及订单,这一看似简单的军购转向,实则暗藏着错综复杂的战略博弈。 这出精心策划的“双簧戏”究竟意欲何为?让我们抽丝剥茧,揭开这场中东棋局的神秘面纱。

埃及空军的生死攸关:技术封锁下的困境

埃及空军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。以色列部署的F-35I隐形战斗机在加沙上空来去自如,而埃及现役的F-16战机却因美国的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,战斗力大打折扣:导弹射程被限制在70公里,零件供应链中断导致近半数战机处于瘫痪状态。即使斥资15亿美元引进的法国阵风战斗机,也因为数据链和软件权限的限制,其作战效能大打折扣。领空安全岌岌可危,埃及迫切需要寻找突破困境的途径。

“拒购”歼-35:一场战略性的“以退为进”

展开剩余73%

2025年埃及航展上,埃及空军司令对歼-35模型的细致观察和“深化合作”的表态,早已暗示了埃及的真实意图。所谓的“拒绝”歼-35,实则是一场精妙的战略性“以退为进”。 面对美国高达13亿美元的年度军援,这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,埃及试图以此为筹码,打破美国武器禁运的枷锁,迫使美国重新考虑其对埃及的军售政策。

土耳其“可汗”:华丽的外表下的致命缺陷

埃尔多安政府迅速抓住机会,大力推销其国产“可汗”五代机,承诺技术转让和本地组装,试图从这场危机中分一杯羹。然而,“可汗”的“纸面实力”却掩盖不住其致命的缺陷:原型机试飞暴露了严重的气动问题,平尾震颤剧烈,如同风中飘摇的纸鸢;其核心发动机TF35000涡轮叶片频现裂纹,大规模量产遥遥无期;飞控系统严重依赖英国技术,导弹系统也需要依赖外购进行拼凑。沙特此前试驾后却选择订购法国阵风战机的案例,已经充分说明了“可汗”的真实水平。

“虚张声势”背后的真实意图

值得注意的是,土耳其“可汗”获得埃及订单的消息中,合同金额、交付时间等关键信息均语焉不详,埃及官方也从未正式确认这笔交易。 这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“虚张声势”,其真实意图在于:首先,利用与土耳其的“合作”来向美国施压,争取放宽武器禁运;其次,为最终引进歼-35争取宝贵的战略缓冲期。卫星图像显示,埃及基地已经部署了歼-10CE战斗机,并且在中埃联合军演中,歼-10CE的表现优于沙特的“台风”战斗机。而航展上对歼-35模型的详细展示,才是埃及空军最终的选择。

歼-35:打破技术封锁的利器

歼-35的优异性能,使其成为对抗F-35I的理想选择:其超低的雷达反射截面积(RCS仅0.01㎡),强大的双发WS-19发动机,以及射程达200公里的PL-15空空导弹,都使其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。中国承诺在亚历山大港建立维修中心和提供“交钥匙”式技术转让,更直接解决了埃及被西方技术封锁的难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沙特在珠海航展上大量采购中国武器装备,也从侧面印证了埃及的战略布局。

结语:中东新秩序的曙光

埃及巧妙地利用土耳其作为跳板,以“可汗”的虚张声势来撬动美国军售的铁幕,这其中的战略深度令人叹服。 这场军购大戏的最终赢家,或许将是打破西方技术霸权,寻求自主发展的埃及,以及为其提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中国。 中东国家正用实际行动宣告,过度依赖西方军售体系的时代即将终结。歼-35的意义,远不止于一型先进战斗机,它更象征着打破技术霸权,重塑中东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钥匙。 当埃及最终亮出底牌,中东天空的权力格局必将迎来历史性的重构。

"

发布于:四川省

Powered by 中欧国际fmba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